|
首页
信息公开
云旅院〔2018〕15号|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关于印发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宣统部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8-05-22

各部门、各二级院(部):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要点》经2018年1月12日学校教代会审议、党委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并结合本院(部)工作实际,推进落实2018年工作。

附件: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要点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2018年1月18日

 

附件: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要点

2017年,学校工作坚持在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教育厅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政策,扎实推进学校管理机制建设,编制完成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印发实施,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多方实施合作办学,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具体实践,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于2017年7月发布《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学校获评“2016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全国共有1298所高职院校纳入评价,是云南省三家上榜的高职院校之一;经教育部、国家旅游局遴选评议,于2017年10月公布学校导游专业为全国73个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之一,是云南省唯一入选院校;国家旅游局于2017年12月公示了入选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的全国50所院校,我校名列其中,是云南省两所入选院校之一;学校会计专业在云南省专业诊断中获评五星A类,全省排名第8位;旅游地学博物馆被评为云南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学校为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婚庆服务与管理”、“烹饪”、“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三个专业被云南省教育厅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招生和就业形势良好

学校整体招生情况趋好,招生生源结构日趋合理,总体生源质量持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2017年省教育厅核定学校三年制大专招生规模2772人,比上年度招生计划增加了70%;五年制高职2600人,比上年增加了25%。截止2017年9月新生报到,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达8644人,其中,三年制大专4770人、五年制高职3584人、三年制中专290人,提前三年达到和突破学校“十三五”规划设定的8000人办学规模目标。

2017年,学校7个二级学院高职在校生3296人,其中,酒店管理学院人数最多(906人),经济管理学院次之(783人),形成了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充分体现学校历史沿革和发展潜力,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酒店管理、旅游经济为主体,重点突出,整体优化的专业结构布局。

2017年学校应届毕业生总计890人,截止2017年9月1日,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为851人,初次就业率达95.62%。其中,旅游管理、文化艺术、信息技术与传媒、资源工程、外语学院初次就业率均达到100.00%。在各专业中,烹调工艺与营养、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工程测量技术、建设工程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广告设计与制作、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应用泰语、空中乘务、人物形象设计14个专业初次就业率达100.00%。

(二)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持续深入

1.强化教学管理。修订完善《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教学管理制度》等多项教学管理文件,开展教学专项检查,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满意度”、“建议和意见”测评调查工作,2017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综合满意度为95%以上,其中教学态度满意度最高(98.86%),其次是教学水平(97.44%)。推行《教师工作手册》,从课程表、授课计划、教案、课堂实记、考勤记录、作业批改记录、试卷、试卷分析表、学生成绩等方面进行过程管理,加强教师教学的痕迹管理。严抓课堂管理,在教师和实训室设立了“手机休息站”。

2.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017年,设计制定了《旅游服务英语》等7门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总数达到59个;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进企业试点,共有10门课程进企业教学;积极实行“双证书”制度,目前学校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率达90.97%,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占职业资格证书总数的44.51%;持续开展教材编写开发,2017年共完成17门课程的开发;加快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前已建设完成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库7个、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15个。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优势;开展重点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先后完成了1个专业群和25个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开发设计旅游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等2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原有14个人才培养方案;以世行项目建设为契机,酒店管理专业创新“HOTEL”人才培养模式,导游专业构建了“双循环工学交替,全真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打造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烹饪工艺与营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和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完善新型“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2017年共完成1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三)教育管理改革效果良好

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结合实际,强化人才培养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体系构建,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7年顺利通过了云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进一步深化了学校思政工作体系。依据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并在省教育厅备案了《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学生管理制度》。2016—2017学年度共评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名(发放1.6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89名(发放44.5万元)、省政府奖学金3名(发放1.8万元)、省政府励志奖学金13名(发放5.2万元)。评选国家助学金937名(其中一等433人,二等504人),发放2016—2017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751人次合计103.675万元;发放2016—2017秋季学期大专生国家助学937人次合计138.775万元。利用学院经费,发放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2.8万元。通过积极组织和宣传动员,2017级新生有29人应征入伍,学院共有45名学生参军入伍,超额完成征兵任务。

(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2017学年,学校教职工总数达到324人(含编制外人员),校内专任教师185人。其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26人(68.11%),硕士学位的教师54人(29.19%),高级职务教师55人(29.73%),45岁以下青年教师115人(62.16%)。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提升相结合、教师走出去和专家请进来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多方面拓展教师发展空间,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一是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引进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聘请企业、行业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到校内兼课等方式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队伍。二是加强教学梯队建设,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采取进修、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企业锻炼等方式,重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017年依托世行项目支持,共投入资金214.7万元,培训各类师资总计237人次。基本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以“校内讲师”和院级教坛新秀为中坚力量,以外聘教师为补充的教学梯队。三是注重培养青年教师。通过组织岗前培训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培训,组织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相关高校进修深造等方式来培养青年教师。2017年组织开展了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进一步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能力。

(五)校企融合进一步拓展

一是合作办学。与曲靖财经学校等公办中等职业院校联合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大专班,涵盖会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程测量、空中乘务、酒店管理、导游、电子商务、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与制作等10个专业。截止2017年10月25日,学校合作办学单位达到12家,学生人数合计1418人。2017年6月第一届合作办学导游1251班毕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除4人升学继续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外,其余24人全部在旅游行业工作,就业对口率为100%),社会反响较好。二是校企合作。通过引厂入校、课堂进企业和企业建立合作等方式,与昆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等10余个城市,数10家单位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2017学年与学校合作的企业69个、订单培养学生数量达164人、顶岗实习667人、接受毕业生239人。三是实训基地建设。截止目前校内已建立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信息系统开发实训基地、宝玉石加工实训基地(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导游专业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等13个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10407.58平方米,设备总值1825.64万元,本学年使用频率为643852人时),并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签订协议,共建了6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建立健全实习实训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确保了实习实训教学质量。

(六)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成效显著

2017年1月以来,学校在巩固国际化办学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开放、多元、融合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模式,进一步深化落实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合作交流,以高层次、高质量、高品位和国际化的教育培训项目为引领,规范办学、严格管理、注重质量,在全国乃至东盟、南亚国家旅游教育培训领域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逐步打造自己的教育培训品牌,逐渐成为云南高校服务社会、服务行业、展现教育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是依托旅游行业特点和职业教育优势,借助“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平台,积极与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南亚国家旅游部及著名大学开展合作,进行了大量实质性的人员交流。2017年度,学校依托旅游行业共同组织实施云南省11名导游代表赴泰国清迈大学交流培训;共培训老挝、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旅游官员及旅游企业高管140人。该项目自举办至今,已累计组织24次培训活动。与海外知名大学合作,开展国际间交流互送,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行业专家到校任教等,进一步加强对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2017年,共组织103名学生到海外大学、宾馆饭店、旅游企业实训学习;有来自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旅游政府部门、高校、旅游企业的师生和旅游管理人员176人到我校进行交流学习;学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新聘请了1名多次获得国际厨艺大赛金奖的外籍专业教师,主要承担西餐烹饪、西式烘焙、南亚饮食文化课程教学。三是广泛开展业界对外交流互访,2017年组织赴韩国、泰国、台湾等海外交流与培训,接待老挝、缅甸、斯里兰卡、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来访学习、交流经验;与斯里兰卡旅游部合作,签署旅游从业人员及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培训的合作备忘录;与柬埔寨国家旅游部就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协助柬方组建国家旅游学院等具体事宜进行磋商,柬埔寨王国旅游部将于2018年1月15日—17日对我校进行正式访问;组织师生赴台湾侨光科技大学进行短期研修、赴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参加“两岸餐旅通识教育发展”研讨活动等,学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区域和深度稳步拓展,为推进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影响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科研建设取得新成果

一是修订完善学校科研建设管理相关办法,进一步加强对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的管理。二是鼓励教师参加教研科研活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课题;三是加强职业教育的研究。成立了“云南旅游规划研究院旅游职业教育研究基地”和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重点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有关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

2017年,完成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课题研究14项,完成云南省旅游规划课题研究4项,完成院级课题研究5个;立项在研的各类课题共33项;2017年,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符继红副院长《规制经济学视角的旅游“零负团费”形成机理”、影响及治理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其研究论文《现代治理体系下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研究》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共撰写出版“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研究——以云南为例”(李莉叶)、“旅游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研究”(陈慧仙)、“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张小军)、“会计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张小军)4本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2篇论文发表在CSSCI学术刊物,有2篇论文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为学校承担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八)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云南旅游强省”建设和“精准扶贫”战略布局,积极为旅游行业、企业服务。一是服务精准扶贫。根据省旅游发展委的统一安排,2017年学校继续选派3名干部到省旅发委挂钩扶贫的红河县甲寅镇他撒村和甲寅村,驻村开展扶贫工作。2017年9月,学校分管副院长带队前往丽江玉龙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以合作办学为契机的教育精准扶贫调研工作,并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协议》。学校认真落实各项奖助补贷政策,开展党委委员结对帮扶困难学生活动,将教育扶贫工作落实落细。二是举办职教师资培训工作。2017年1月—11月,共组织完成云南省旅游行业普通话测试测评员培训、2017年浙江省教学名师培训、青海省中职学校旅游类和中、西餐烹饪类教师培训、盐津县旅游从业人员全域旅游培训、2017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多规格、多类型的培训5期,培训人数248人,充分发挥了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行业优势和社会服务能力。三是积极开展行业服务。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作为云南省旅游文化专家团成员,深入到玉溪、昭通、迪庆、德宏等相关州市开展旅游培训;组织师生为“中国昆明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提供服务。

(九)后勤保障服务改革见成效

为适应办学规模扩大的需求,学校及时整合资源,挖掘潜力,规范管理,有效保障了当前办学要求。一是全力保障师生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公开招标引入滇峰团餐管理公司和乐康餐饮管理公司承包学校食堂,学校成立由后勤处、学生会、医务室等组成的监督团队对食堂进行全方位考核督查,并调节了供餐方式,食堂餐饮种类多元化、价格多层次、品质有保障,基本保障了广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同时,完成改建及复设教职工餐厅工作,改善了职工就餐环境及就餐条件,方便了教职工日常生活。完成了学生宿舍德英苑、15栋、27栋、28栋、外国学生楼的装修改造,增加床位740个,更新床、柜、桌、椅等宿舍配套设施1200套,涉及资金投入近150万元左右。完成了学生浴室、移动厕所的改造和安装工程,启动了旅游厕所建设工作,学生如厕拥挤问题正逐步缓解。完成了老年活动中心的辅助工程改造,为离退休职工老有所乐提供了基础保障。及时开展疾病防控与师生基本医疗保健工作,完成了教职工年度体检的组织工作。二是全力整合校内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为保证教学及学生住宿需求,完成4家承租单位的清理退出工作,改造、装修、调整了13个部门的办公室;维修教室14间,完成了艺术楼、资源工程学院、信息传媒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等实训实验室改造装修工程,涉及资金投入约80万元,较好的改善了办学条件。三是全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平安校园为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加强师生法纪安全教育,强化校园治安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学校继续保持云南省平安校园称号。四是财务工作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通过9次审计,进一步规范了各项基础业务;通过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盘活资金,保障了刚需。

(十)有序推进和谐文化校园建设

学校立足权益维护、校务公开,通过各种工会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推进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以职工利益为工作之本,关心职工生活,坚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最大限度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组织慰问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老党员65余人次、4万余元,完成100余人次医疗互助理赔工作;关注教职工子女入托、升学问题,组织职工30人次参加疗休养,购买安康险,组织讲座等,保障女职工权益;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为资源工程学院2014级五年制大专测量专业身患恶性骨肉瘤的陈彦涛同学募捐,募集资金合计110862.98元。学校工会连续保持云南省“优秀职工之家”称号,省旅发委工会工作委员会获云南省财贸工会2016年度基层考核一等奖。

学校充分发挥院团委青年一代思想阵地的作用,组织全院团员青年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爱心献血、“敬老爱老”、“爱心支教”、暑期旅游知识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学生干部网络宣传队,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使用互联网意识。截止2017年12月,学院青年之声互动社交社交平台访问量达到2819818次,专家老师回答学生提问1300多次,7个二级学院青年之声平台访问量均突破20万次。建立了“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制度,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加强团干部与团员青年的联系,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使团组织深深根植于青年。

学校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各项政策。邀请老干部代表参加学院召开的职(工)代会,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建言十九大,并在十九大召开之时,组织老同志按时收看十九大召开盛况;定期向老同志通报工作情况和重大工作进展,及时传递党中央的号召,通过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推送、发放省委老干局《致全省离退休干部的倡议书》,引导老同志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动态;严格落实离退休的各项生活待遇,及时调整规范离退休的待遇、生活补贴,并按时、足额发放。

经多方工作,学院与实力集团于2017年10月30日签订了《终止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土地置换合作协议书》,并启动第三方审计机构招标对前期工程进行清算,积极筹备“四项审批材料”争取国开行扶贫贷款,争取新校区建设项目尽快复工。

根据省人社厅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发展的实际,学校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增加教职工绩效工资额度,2017年绩效大幅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逐年提升。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绩效考核管理及工资分配方案编制领导小组,积极推动建立完善更加科学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2017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教职工的辛勤付出。但同时,学校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比如: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还存在校级领导班子配备不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现有条件远不能满足办学规模需求,师资队伍素质与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校办学特色还不明显,影响力和辐射面还不够广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逐步优化。

二、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学校工作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新变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全省教育工作会和全省旅游工作会工作要求,坚持走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组织实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重点,集中精力围绕党建、内部体系(制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等工作,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作风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切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1.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执行机制。认真落实、整改省旅游发展委巡察中发现的问题,强化党委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启动学校中层干部轮岗、优化中层干部配备,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干部素质提升。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集体学习和专业建设。注重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积极吸收优秀教师和学生加入党组织。把握服务主题,聚焦全校师生,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完善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制度,畅通联系渠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落实“一岗双责”,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全员目标考核范围;加强党风廉政文化建设,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贯彻落实好《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好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教育。继续加强重点岗位风险防患和“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强化纪委监督和执纪问责,加大执纪查处和通报力度。继续推行校务公开,按时发布年度信息公开报告。完善重点领域内部防控制度和监督监察制度,加强和监督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党务政务公开及制度执行。

(二)创新宣传工作形式,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决杜绝错误思潮和邪教组织侵入校园。加强思想政治课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建设。重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新模式。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形势政策教育,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师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提升教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三育人”工作,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机制。

3.创新宣传工作形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积极宣传学院办学新举措、新亮点、新成果。深度报道学院师生先进事迹、校企合作典型及创新创业突出事例,用身边事迹鼓舞师生,营造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

(三)坚持依法依规办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始终将依法治校作为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推进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法治和民主管理机制,要继续认真开展校内规章制度的审查和清理,建立起“章程—学校基本制度—部门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四个层面的层次合理的制度体系,有效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便于执行。

1.自觉把《章程》作为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依据和准则,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形成以《章程》为核心,以专项配套制度为支撑、实施细则为辅助的规章制度体系,实现依法治校、科学发展。

2.继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内设机构,调整机构设置,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更加健全,精简、高效、合理、权责分明的运行机制得以实现。二是改革二级学院管理:构建学校和二级学院管理目标体系和运行机制,实行管理经费的包干,部分人事管理权下移到二级学院;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方向的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新的突破。三是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实行岗位管理,实现定岗定编,竞聘上岗;实行绩效管理,薪随岗变,绩效考核。

(四)以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优化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行业、企业联系,促进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实际过程,实训过程对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现代职教理论、理念、政策和形势的学习,推动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运用。继续推进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企业实践锻炼,培育校级教学团队和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职业技能能手等,组织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评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信息化教学竞赛和微课教学比赛等活动。

3.建立教学诊断改进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新特点,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教学诊断反馈机制,注重过程诊断和专项改进,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严格教学纪律和学习纪律,抓好教风学风建设;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做好教学秩序专项整顿,加强教学督导。加大考试改革力度,加强能力考核、过程性考核和学生毕业成绩管理,确保毕业生质量和就业效益。加强选修课管理,提高选修课学习效果。

4.构建专业优化调整机制,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开展专业调研,完成专业设置和调整改革方案。开展专业建设质量内部自我诊断和改进及第三方评价,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升服务区域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的能力。继续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贴近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群结构,加快专业转型升级,培育与区域产业链融合的特色专业群。

5.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交互性。适应发展形势,推动课程改革,按照“基本素质、专业能力、能力拓展”平台设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接现实工作情境与行业企业标准、需求,做好课程内容、结构、实施路径的科学设计与实践跟进。加强通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研究,规范通识课程设置,加强通识课与专业课的衔接融通。

6.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大赛成绩。重视和加强学生技能大赛工作,促使大赛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新增长点,彰显大赛的品牌效应。鼓励支持师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大赛成绩实现新突破。继续开展校院两级学生技能竞赛,营造大赛良好氛围。做好高层次技能大赛项目承办,扩大学院外部影响。集全校之力做好全国职业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申办、承办工作,做好云南省职业院校2018年技能大赛中华茶艺、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西餐主题宴会设计、导游服务技能、云南特色旅游产品创意设计五个赛项的承办工作。

7.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和课程群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开发适用性教材。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支持成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实行创新创业导师制。校企联合开展创业教育,嵌入创业课程、引进企业项目、共建创业基地。合理筛选入孵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硬件设施、专业指导等扶持培育,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率。

(五)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举措,综合提升管理水平

按照“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以落实“四个三”(即“三入、三抓、三精、三成”)为工作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服务学校建设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理论主渠道和党团组织生活主阵地作用,以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创新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加强形势政策、理想信念、法制教育、传统文化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和校园安全文明教育活动。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完善微信等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

2.创新文化育人,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精选优秀文化进校园,打造校园精品文化品牌,凝练学校核心文化,增强文化育人功效。开展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加大宣传和表彰力度,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力、覆盖面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导“公益与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3.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优化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培育管理骨干;做好辅导员(班主任)培训,推荐参加高水平专项能力培训;举办辅导员(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提升业务研究水平。完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加强能力培养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教育作用。

4.完善学生奖助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依据优秀或贫困程度做到精准奖助。确保奖助工作有效性、项目落实到位、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经济困难、心理障碍特殊群体,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健康发展。

(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确保规模与质量双赢

1.加强形势研判,把握招生政策,了解趋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案,适时推进招生工作。加大统招工作力度,继续优化学生结构,稳定三年制和五年制招生规模。加强招生宣传,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方法,加强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的宣传;加强合作办学(生源基地建设),建立常态化互访机制。

2.优化就业服务,落实就业指导,促进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完善就业信息网,推广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全程服务网络化。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举办各类大型校园招聘会,确保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

(七)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

1.适应办学规模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继续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一是继续做好新校区建设工作,依法依规做好之前事项清理,深入研究吃透相关政策,争取各方资源,共促建设推进;二是继续按照产教融合发展的有关政策,通过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三是继续做好老校区提升改造工作,2018年主要是做好运动场整体修缮改造和老校区提升规划设计工作,以校企合作方式,努力推进整个老校区整体改造和功能完善工作。

2.进一步加强合作办学,激活办学机制、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一是探索适合学校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和实现形式;二是继续或扩大与优质中职学校合作开办优质五年制高职专业;三是以合作办学为契机,促进云南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四是对招生比较困难的民族特色专业和相关小语种专业,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储备生源并促使专业发展;五是继续强化对校外教学点的管理。

(八)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依托中国—东盟旅游教育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合作和开放性办学,落实“引进来,走出去”措施。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有效实施。做好外籍教师聘用,适当增加专业教师比例。以学院旅游类优势专业为载体,继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化与东盟南亚国家旅游政府部门的合作,做好东盟国家旅游人才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积极开拓职业教育国外办学渠道,探索寻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使对外交流项目与学校专业建设相互促进,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

(九)做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办学规模,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在校学生的学历层次。依托全国骨干师资培训基地、省旅游专家服务团、省第128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学院优质资源及各类培训平台,继续拓宽社会培训层次和类型,做好导游从业资格考试、普通话测试及相关职业资格鉴定。进一步调动旅游教育的优质资源,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教育分会等部门的经费支持,积极向外拓展培训业务,加强基地与国内其他基地在培训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升基地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让培训工作更具特色和效率。

(十)加强科研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科研水平提升

1.加强对在研课题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力争在2018年完成2015年、2016年立项的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2015年、2016年立项的“两院”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2015年、2016、2017年立项的所有院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2.积极推进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2018年,争取立项6个左右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立项6—7个“两院”旅游规划课题,立项10个左右院级课题。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争取立项5个左右其它类型的课题,争取在省社科基金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方面有所突破。

3.规范科研管理。2018年,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根据学院科研管理、科研奖励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的进行项目管理,使学院的科研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4.进一步提高《学报》的质量。2018年,《学报》计划出版四期,进一步提高《学报》的质量,增强《学报》的社会影响力。

(十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1.尽快制定出台绩效工资方案,积极筹措资金,保障足额发放绩效工资。加强教职工食堂管理,改善教师工食堂菜品质量,为全校教职工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持续完善学生奖学助学保障体系,为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入学提供“绿色通道”。

2.加强财务预算和管理,合理融资,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实现“传统后勤”向“现代后勤”转变;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加强餐饮管理。制定落实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

3.继续做好群团、妇女、工会工作,关爱离退休老同志、困难教职工。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完善教工之家活动室,进一步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做好统战工作和扶贫工作。突出抓好学院安全稳定,完善“三防”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机制,维护校园安全常态化,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上一篇:关于2018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收中职毕业生旅游类职业技能考核时间安排的公告

下一篇:2016年度我院三年制高职高专专业申报材料公示


学院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